陕西省人民政府 |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信用中国(陕西)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动态 > 正文
信用动态
国家动态
省内动态
 
国家动态

我国征信系统已为9.7亿自然人建信用档案

2018-11-7 来源:中国信用 作者:admin
    10月18日,央行举办征信行业发展情况通报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收录人数最多、数据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数据库。
  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已初步建立
  央行当天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累计收录信贷信息33亿多条、公共信息65亿多条,为2542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9.7亿自然人建立统一的信用档案;接入各类法人放贷机构3900多家,日均查询企业信用报告29万余次、个人信用报告477万余次。
  据了解,该数据库在促进我国信贷市场健康发展、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普惠、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介绍,首先,从覆盖范围来看,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已初步建立。同时,央行征信中心纳入信息已经覆盖了所有银行,未来还将进一步向保险、证券等领域扩展。其次,从信息量分析,我国征信系统蕴含信息量堪称全球最多。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表现形式愈发复杂多样,对征信产品和服务需求显得更为迫切。据了解,为防范化解P2P网贷平台风险、对恶意逃废债失信人进行制裁,首批P2P网贷机构借款人恶意逃废债名单已纳入征信系统。在此基础上,央行还将加强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小贷公司、网贷机构全面接入征信系统,实现彼此间信息共享和风险联动预警,快速识别和有效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市场+政府”双轮驱动模式成效凸显
  据了解,近年来央行一方面通过对征信中心信息、业务的完善、升级初步建立起了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另一方面,再辅以“市场之手”,通过“市场+政府”双轮驱动的模式,逐渐形成了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与市场化征信机构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市场格局。
  然而,现阶段征信中心系统仍不够完善,诸多游离于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个人、企业征信数据亟待补充;政府部门之间割裂的数据孤岛亦亟需打破。针对上述问题,行业专家指出,仅靠央行一己之力远远不够,还需发挥市场之手和部际联动的力量。
  以百信征信为例,2018年1月,央行向百行征信发放了个人征信牌照,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正式诞生。
  截至目前,百行征信已与241家机构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涵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P2P)、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民营银行、助贷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并于10月12日与部分机构正式开始系统接入测试工作。预计百行征信今年年底可向市场提供个人征信服务。
  “为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进一步实现信息共享,央行和国家发改委做了大量的工作。”万存知表示,目前各部门信息化程度不同,并且按照国家现有法律法规,一些部门尚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共享。为此,各部门之间仍在进一步协调、努力,相信未来各部信息共享这一目标可以实现。
  继续加大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力度
  此外,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央行正研究和规划对数据服务商的规范管理,以应对互联网发展热潮带来的个人信息滥采、滥用问题,促进信息的合理流动和商业化应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征信信息安全是征信业的生命线,也是监管部门面临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此次会议指出,要持之以恒抓好征信信息安全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征信信息泄露的风险底线。据了解,人民银行通过出台制度文件、召集专题会议强调部署,层层落实确保征信信息安全的主体责任。
  会议指出,目前,确保征信信息安全意识已在征信监管部门、征信机构和金融机构深入人心。但征信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恶意竞争、倒卖征信数据等市场乱象依然存在,对社会公众的信息权益依然构成极大威胁。
  据了解,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正本清源,开正门、堵邪门,抓好分类管控。一是对于依法取得征信资质的征信市场活动,要坚持高标准、严监管,切实创造信息安全的良好环境。二是对于没有依法取得征信资质的市场活动,包括打着征信旗号的大数据风控公司,要依法严格管制。三是对于违法倒卖征信信息的机构和个人,要动用行政力量、司法力量,依法坚决进行打击。万存知指出,将继续加大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力度,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一篇: 《电子商务法》将于2019年起施行 配套法规引关注 2018-11-7
下一篇: 人社部:这六种情形将被列入社保“黑名单” 2018-11-7